引擎复热

 

他都明确给予否定,认为应该各赚各的钱。

林文须表示,现在各级政府都很支持光伏企业拓展内销市场。这些阴霾,都在10月26日被一缕阳光驱散

引擎复热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首次申请建设2MW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装面积约为4.26万平方米,年发电量300多万度。项目总投资1.35亿元,计划2013年6月底前完工。今年4月,财政部等三部门启动第二批金太阳示范工程。据芜湖日报报道,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报的两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11月8日通过省财政厅、科技厅、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预计两项目可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350万元。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迅速跟进,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将建设第三期集中连片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安装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装机容量15MW,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500多万度

据芜湖日报报道,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报的两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11月8日通过省财政厅、科技厅、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预计两项目可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350万元。项目总投资1.35亿元,计划2013年6月底前完工。德国Wacker美国工厂投产时间推迟至2015年;韩国OCI公司暂停P4和P5工厂的建设。

当前,多晶硅业界大事频发:我国对美、韩和欧等地多晶硅发起贸易壁垒调查。最后,我国光伏产品多依赖国际市场,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极易被采用。洛阳中硅、大全(重庆)等工厂停产。而电池组件环节供需也严重失衡,产品同质化较高,低价策略已成为企业一张重要王牌。

企业生产状况呈下滑趋势。近日,我国商务部已对来自美、韩和欧的多晶硅产品发起贸易壁垒调查。

引擎复热

受价格下滑影响,多晶硅企业减产或停产,库存明显减少。降本提质仍是发展的主要方向。调查对多晶硅产业中远期利好多晶硅贸易壁垒调查不会对多晶硅采购带来太大影响,下游厂家不必过分担忧。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信息,多晶硅贸易壁垒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太阳能级多晶硅,用于生产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半导体产品的电子级多晶硅不在此列,事实上这较难操作。

如Wacker的产能利用率下降至80%,OCI的产能利用率也大幅下滑,REC公司也由于其硅烷气体的技改,产能利用率略有下降。四是可有效推进上下游企业整合,通过全球布局,在国外建厂采购国外硅料,从下面的分析也可看到,多晶硅贸易壁垒调查不会对其多晶硅采购带来太大影响,下游厂家大可不必过分担忧。在库存控制方面,由于Wacker握有较多的长单,其根据合约情况调整产能利用率,库存控制较好。首先,入关时较难界定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

下游电池组件企业为了规避双反,出口部分的产能需求可能会转移到国外,而国内的电池组件产能仅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因此,国外的多晶硅产品依然可通过某些规避手段,从而影响到国内多晶硅产品价格。

引擎复热

OCI则由于销量持续下降,加上产品价格的下滑,使得其第三季度收入环比下降39.3%,也使得其第三季度大幅亏损,营业收入亏损318亿韩元(约0.25亿美元)。三是此次调查也是对光伏外部贸易环境恶化的一个策略性回应。

我国中硅高科、大全(新疆5000吨)、特变硅业(12000吨)、陕西天宏(2500吨)、内蒙古盾安(3000吨)和黄河上游(二期1250吨)在寄望于通过技改,以提高质量、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双反等影响,下游电池组件出货不畅,第三季度多晶硅出货量普遍不理想,导致部分企业多晶硅库存增大,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不足。在成本方面,多晶硅企业也在利用行业低迷期通过技改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如OCI准备将成本在2011年基础上下降24%。多晶硅工厂目前也大幅亏损,包括美、德、韩多晶硅工厂,企业不可能长久生产、供应,预计多晶硅价格的反弹最多恢复至正常价格区间(20~30美元/千克)。为了在整合中存活下来,电池组件企业也在实行精细化管理,压缩包括采购在内的成本,因此这种由下游向上游的价格传导,在某种程度上将抑制多晶硅价格的大幅反弹。受下游电池组件产能利用率不断调整、采购更加谨慎和多晶硅企业或下游企业为了清库存等影响,预计第四季度价格仍呈下滑趋势。

为使企业财务结构更为健康,一些多晶硅企业的扩产计划也在推迟,如Wacker将其在美国的多晶硅厂投产时间由2013年推迟到2015年,OCI也暂停了其P4和P5工厂的建厂计划等。成本的下降主要来自于产能的提升和原材料采购的多元化,预计其2013年通过技改提升1万吨产能后,将使得其生产成本在现有基础上下降2美元/千克。

虽然业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但笔者坚决支持此次多晶硅贸易壁垒调查:一是在WTO框架下,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WTO贸易自由化允许采取诸如关税措施等必要、适度的贸易保护政策,保护幼稚产业,如美国的特保保护政策。根据海关总署公告2001年第9号,加工贸易中涉及被诉倾销产品时,只有在内销时才会被征反倾销关税或保证金。

加上目前电子级多晶硅的报价也接近甚至低于30美元/千克,光伏企业完全可通过进口电子级多晶硅的方式,用于满足其高效电池所需的原料需求。从我国海关统计数据看,9月份多晶硅平均进口价格较6月份同比下降8%,从美国、德国和韩国进口多晶硅价格分别为19.3美元/千克、26.8美元/千克和22美元/千克,与6月相比分别下降11%、6%和15%。

下游市场不确定性高,价格倒逼趋势明显。其次,生产半导体级硅片的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界入到太阳能级硅片的生产,如中环、峨眉半导体厂等,较难监控电子级硅料的用途。主要大厂如GCL、OCI、REC等企业出现亏损,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我国多晶硅产能利用率则更低,洛阳中硅、大全(重庆)等工厂相继停产,开工的保利协鑫、亚洲硅业、四川瑞能等产能利用率也不足,而大全(新疆5000吨)、特变硅业(12000吨)、陕西天宏(3750吨)、内蒙古盾安(3000吨)和黄河上游(二期1250吨)也在开工调试生产线。

我国7~9月份的多晶硅进口量分别为7127吨、7706吨和8719吨,1~9月份多晶硅进口量达到6.5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6万吨,占比达到40%二是美、韩、欧洲多晶硅企业在政府大额补贴条件下,以明显低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其多晶硅产品,导致中国9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我国多晶硅产业确实遭受到来自外部的严重冲击。

多晶硅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我国7~9月份的多晶硅进口量分别为7127吨、7706吨和8719吨,1~9月份多晶硅进口量达到6.5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6万吨,占比达到40%。

而根据REC公司公布的财报,其第三季度多晶硅价格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59%,而Wacker公司则表示其多晶硅价格同比下降40%,环比略有下降。从我国海关统计数据看,9月份多晶硅平均进口价格较6月份同比下降8%,从美国、德国和韩国进口多晶硅价格分别为19.3美元/千克、26.8美元/千克和22美元/千克,与6月相比分别下降11%、6%和15%。

而留在国内的电池生产线多以普通电池为主,这些电池对多晶硅质量要求不高,这也将影响到产品价格的提升。我国多数多晶硅企业也难以幸免,第三季度企业的焦点主要在于去库存。主要装机大国纷纷下调其光伏补贴,有些甚至直接喊停,现有装机大国年新增装机量放缓将不可避免。我国中硅高科、大全(新疆5000吨)、特变硅业(12000吨)、陕西天宏(2500吨)、内蒙古盾安(3000吨)和黄河上游(二期1250吨)在寄望于通过技改,以提高质量、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企业逐渐转向全面亏损。多晶硅工厂目前也大幅亏损,包括美、德、韩多晶硅工厂,企业不可能长久生产、供应,预计多晶硅价格的反弹最多恢复至正常价格区间(20~30美元/千克)。

价格产量双下滑亏损面扩大 受下游电池组件产能利用率不断调整、采购更加谨慎影响,预计第四季度价格仍呈下滑趋势。如Wacker的产能利用率下降至80%,OCI的产能利用率也大幅下滑,REC公司也由于其硅烷气体的技改,产能利用率略有下降。

当前,多晶硅业界大事频发:我国对美、韩和欧等地多晶硅发起贸易壁垒调查。未来几年,国内光伏市场年新增装机量最多为10GW,再加上部分新兴市场,近几年国内的电池组件产量需求预计在15GW左右,按耗硅量6克/瓦计,年所需多晶硅仅9万吨,仅我国中能和赛维的产能就已接近此需求,而今年又将有4家企业产能迈入万吨级行列,如特变、大全、永祥和瑞能,再加上中硅,因此未来我国多晶硅供需仍将呈阶段性失衡状态,对价格大幅反弹带来一定压力。

推荐文章